高考月第一天,如何应对心理变化
2018-06-19
今天是高考月开启的一天,莘莘学子将在这个月完成人生蜕变,走向大学、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当然这些都需要考生有一份好的高考成绩,临考几天,考生心理状态波动、情绪不稳、压力过大均属正常应考现象,出现此类症状的考生千万不要焦躁,要放缓心态,调整自我,相信自己,有条不紊的进行备考。
大学之路为大家梳理了考前几种易发的心理状态及其应对措施,一起来看一看吧~~~
典型问题一:考前紧张焦虑
研究证明, 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 雇于焦虑反应, 是正常现象。 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如生, 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 也就是说, 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 维持—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
丝毫不紧张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而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已形成—种抑制作用。
*焦躁的应对策略:
1、焦虑是正常的,悦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2、制定恰当的高考目标,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时间的要求。
3、适当宣泄清绪。
4、关注此时此刻的感受而非未来。
5、脚踏实地、每天按部就班,定时定量的复习和作息习惯,胜过任何—剂心理“良药”。
典型问题二:考前精神萎靡学业懈怠
懈怠行为是人们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懈怠时间的长短和程度轻重,恰好反映出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能力的强弱。
能力强的人会在暂短的懈怠之后及时调整自己重新进入振奋的状态,而承受心理压力能力弱的人,则要依赖于外力摆脱懈怠状态,靠外在的激励和监控力度才能坚持进行难度大的学习。
*懈怠的主要原因:
1、考学前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身心疲惫。
2、学习上遇到了较大的挫折,感觉难以克服。
3、“心理饱和”现象。做事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一些优秀考生说:“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复习不进去了。”一些成绩较低的同学说:“我就这样了,靠这十几天的复习也不会提高,没必要怎么复习了。” 一些成绩中等的同学说:“该看的都看了,做了也考不到,太熟悉,没有新鲜感。”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懈怠的应对策略:
1、适当减少复习时间,增加放松、锻炼、散步时间,不打疲劳战。
2、积极暗示与自我激励。 豁达、从容,坚信复习什么都会有收获,黄天不负苦心入。
3、变换复习形式。重新制订目标,例如:比目前提高20分,然后积极寻找,这20分我可以从哪些学科得到。把复习过程变得有趣些,例如,做数学题时想象自己是深度眼镜的数学老师在演示;背诵时与同桌合作,想象自己在进行有奖竞答游戏。
典型问题三:考前情绪烦躁行为浮躁
典型案例:
H, 女,高三学生,独生子女,性格偏内向,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父母对H成绩要求较高;在学校入际关系一般,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自述:最近个月内心情烦躁,有焦虑倾向,整个人浮躁不安,想认真复习但总是静下心来,或者偶尔静心十几分钟又开始烦躁不安、走神遐想甚至干脆放弃复习开始聊天或睡觉。
*烦躁的应对策略:
1、品味烦躁清绪,把握学在当下。
2、在现阶段考生关键需要调整心态而不是学新知识,如果因为一些学习问题而一味地怨天尤人、怪罪自己、怪罪他人、怪罪过去,不仅无法帮助你解决问题,反而会更加导致不良心态。倒不如静下心来,端正思想、集中精力,以“学在当下”的态度,来耐心地对待那些学习问题。
3、每个人在心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良感受。烦躁是正常而普遍的,当你意识到你处于烦躁情绪中时,建议你用各种途径宣泄掉它。
4、最后,建议大家在烦恼时可以采取微笑疗法。想象一副美好的场景,如荷塘中美丽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接着,在不露齿的前提下,让嘴角微微上翘,做出一个微笑的感觉来。然后,慢慢让嘴巴张开,露出2颗牙,微笑;露出4颗牙,微笑!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烦恼了。
*浮躁的应对策略:
1、 大部分考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内出现浮躁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离高考越近学生越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离自己的期望目标越远,或者尽管很努力,成绩仍然没有起色,着急但不知所措。自然会出现心理浮躁的现象。
2、活动:请您回答“一小时可以完成什么事?”
现在离高考还有很多个1小时,可以解决很多具体问题。 每个学生分析自己学习问题所在,明确这个阶段能够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具体方法。
3、建议浮躁的学生,暂时放下具体的高考目标,将目标改为:尽其所能,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不计后果。
典型问题四:考前消极自卑自弃退缩
*自卑的应对策略:
1、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 例如“别入能考好,我也能考好;别入考不好,我也能考好!” “没关系,无所谓,我能行!”
2、体验成功。伴随舒缓的音乐想象明朗舒适的环境然后尽量回想自己曾经成功的事件,尽量回想得具体、清晰、真切而详尽。
3、与老师沟通,把自己的担忧向老师倾诉,取得支持、帮助,强化自信。
4、想象法。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
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够发挥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
典型问题五:考前人际关系敏感紧张
典型案例:
平时班里入缘极佳、有说有笑的小王,最近突然变得对同学不理不睬,无端烦躁, 与老师的沟通也少了许多,学习劲头明显不足,学习成绩大受影响。
特定的考前高压氛围,使同学间竞争凸显,人际关系敏感,一些原本活泼的同学会情绪失调,变得沉重起来,如果遇到任性的同桌或者一两次考试不顺心,很容易产生人际摩擦或自我压抑的心态。
*同学关系应对策略:
1、回顾与反思,如果类似清况出现在高—,你会如何反应?此时的反应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对竞争的误解。
2、学习并练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情绪宣泄的方法。
3、减弱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高考是全国考生的共同竞争,不需局限与本班或本校。
4、将男女关系问题搁置,高考压倒一切!
推荐文章
[志愿攻略]
[志愿攻略]
[志愿攻略]
[志愿攻略]